昨天人民日报旗下公众号“侠客岛”发表了这篇文章,这是官媒对一次对高考减招政策提出强烈的批评,为这篇文章叫好,让更多的孩子得到公平的教育。以下是全文。

 

高考一事,最近沸沸扬扬。

 

4月25日,教育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给各地教育部门发出了一则通知:做好2016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
这份通知有4个附件:
一,2016年各地、各部门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
二,2016年“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实施方案;
三,2016年部分地区跨省生源计划调控方案;
四,2016年分学校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报送表式。
其中的第三个表格,引发了湖北、江苏等地家长们的愤怒。
事件
我们先试着厘清事情的经过,也试着厘清教育部门的逻辑。
按照教育部的这份计划,12个省区市要进行“生源计划调出”,10个省区进行“生源计划调入”。生源计划调出,就意味着本省的省属高校在招生时,要在生源调入省份投放更多的名额。
调出的是: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湖北、陕西、青海;调入的是:山西、江西、河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在调出计划中,最多的是湖北、江苏两省,分别是4万个和3.8万个。
为什么会这么做?
逻辑
教育部、江苏和湖北两省的教育厅已经分别出来回应过这件事。其逻辑归结起来就是:调出生源计划的名额,是因为这些省份的高等教育资源丰富、升学压力较小,因此,为了缩小一些录取率低的省份同全国平均水准的差距,就需要进行调拨。
换句话说,这一调拨,是一种“平衡”:平衡各地的高考“压力”。在教育部门看来,这种压力主要体现在“录取率”上。
去年全国的录取率是多少?74.3%(包括本科和专科)。其中,各地则有高有低。比如2015年,山西的整体录取率是77%,江苏则是88.8%,湖北87%,有些地方也可以达到90%以上。
教育部此次举动的主要遵照,是2014年国务院的一份促进教育公平的意见,该意见指出,到2017年,争取全国录取率最低的地方,也跟全国平均水准之差不超过3个百分点。而在2010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达到15.3个百分点。
现在,每个省份的教育资源基本是固定的;要提高某个省份的录取率,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其他省份的高校招更多本省的人。而那些报考人员减少的省份,即使拿出一些名额,也可以保持录取率相对恒定。这应该就是教育部门此举的基本逻辑。简单说,就是“损有余,补不足”。
比如我们看到,被拿掉4万名额的湖北,从2013年到现在,报名考生下降了8.8万,今年比去年少了1.8万;同期,江苏则减少了9.1万考生,今年比去年下降了3.3万。
这也就是为什么两地的教育部门在回应社会关切时说,即使名额拿掉了,也不会降低录取率的基本逻辑。
但这个逻辑遇到了两个问题。
矛盾
第一个问题,是教育部门的逻辑和家长的逻辑,是两套逻辑。
首先,“损有余,补不足”,是在全国范围内说的;但就每个当事的省份来说,家长都不觉得自己“有余”。
比如江苏这样的高考大省,大家本来已经觉得很难了,从小学开始拼到中学,各种奥赛、补习班、学区房,你现在又来这么一出?类似的心声可以推到很多地方:河南说,谁敢跟我比考生多?河北说,你们知道全省唯一的211在天津的感受吗?山东说,我就笑笑不说话;广东说,诶我们看起来学校很多啊为什么一本录取率只有百分之5点多……
其次再退一步讲,这些地方报名人数下降,本身就说明了计划生育执行得好啊。如果名额不变,本来是享受政策红利的时刻(人少了但照的人数不变录取率自然上升),但现在又人为加上了一道难关(相对于录取率不变,自然是录取率上升更好)。
同时,虽然录取率看上去很多地方都接近90%甚至超过,但是大家关心的还是优质的资源:本科乃至一本。在这一数据上,各地差异极大。看看下表就知道:
高的如北京,本科录取率达到71.8%;而同期的广东、山东,还不到40%。如果看看一本的录取率,差异就更大了:
可以看出,湖北、江苏两省的统招录取率与本科录取率虽然很漂亮,但一本录取率却并不乐观。湖北的一本升学率并不算高,江苏更是全国倒数——甚至还不如生源调入省云南。而我们知道,这两个省份的省属高校中,有不少在本省以一本批次招生。如果这些省属大学减少了在本省的招生名额,那么本省考生想考一本不是更难了吗?
当我们描述一个省高考有多“难”时,常常会说“同样水平的考生,在这里只能上二本,在XX省却能上一本。”这种说法其实就是在描述此地一本录取率太低。江苏的一本录取率已经差不多是全国倒数了,当家长意识到生源调配政策可能会进一步降低一本录取率时,他们能忍么?
不仅不能忍,而且你出来怎么保证,家长们都不会放心。
而更加深刻的矛盾在于,教育部门的逻辑,存在不自洽的地方。
反例
直截了当地说吧,这个不自洽的反例只需要一个就够了:北京。
事实上,从2006年到现在的10年间,北京的高考报名人数已经从12万锐减了一半,今年还比去年少了6000人;但超过70%的本科录取率、接近25%的一本录取率,两个最关键指标都傲视全国。
某种程度上,这可以理解——毕竟全国最优秀的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北京。但同样富集资源的上海、陕西、天津、湖北、江苏、广东等地,都在此次计划中或调入、或调出,都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而坐在这一链条顶端的北京,却是岿然不动。也难怪有网友表示,这种计划调拨,几乎是在捏“软柿子”。
所以,大家只是因为此次的政策在反弹吗?只是维护自己孩子的利益?是,但也不全是。更多的时候,大家在宣泄的是“积怨”——基于教育资源、录取名额分配不公平的积怨。
公平
事实上,类似的名额调拨,往年每年都在进行,因为要保证各地的录取成功——在很多录取率高的地方,省属的专科类学校经常是录不满的,甚至有公立和民营的三批、专科类学校遇到了生存危机。
教育公平是个非常难解的问题。在古代,朱元璋也因为一张考卷下江浙状元垄断而大怒,设立了南北榜;到今天,这种情形依然没有太多改变。中西部省份教育资源缺乏、基础教育水平确实不如东部地区,甚至连教育投入都没法比:
在这样一个地区差异极大的国家,教育公平只能是一种相对的、动态的公平,而不可能是一种完全的公平。因此,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大家是可以理解的;让一些招不满学生的学校招到学生,也可以说得过去;但如果一些地方本身资源富集、经济发达同时又占有着明显的优势,那么这种不公平造成的观感,就会抵消很多其他地方朝向公平的努力。
不患寡而患不均,损有余而补不足,前提就是从真正的“有余”开始。否则,就会宽严皆误,很难服众。
北京,你咋不上天咧?!
君居京津沪,我住川粤豫,同讲中国话,共用教科书,天天喊着高考要公平,夜夜思念你我要平等——现在,教育部终于有动作啦!
教育部网站发布了《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高等教育资源丰富、2016年升学压力较小的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市),进一步增加面向部分中西部省(区)的生源计划,具体调整计划见下图。
辣么多年的高考体制痼疾被调整,想想自己以前高考的艰难劲儿,心情好鸡冻好鸡冻,赶紧冲到教育部网站上查阅相关文件。
扒拉了半天,我得承认,这的确是一份促进高考区域公平化的文件。
但是,最令我吃惊的是,在录取名额调剂中,居然没有包括北京!
居然没有包含北京?! 
居然没有包括北京?!
居然没有包括北京?!
湖北省调剂出4万个名额、江苏省调剂出3.8万个名额,上海市调剂出5000个名额,连青海省也调剂出2600个名额,但北京市却没有调剂出1个名额。该怎么比喻呢?这就像31个人分蛋糕,拿走了最大、最好1份蛋糕的人躲到一边吃得满嘴都是油,但却要求拿到份额分别第2、第3、第4、第5的人,把自己的蛋糕分给那些份额排名分别是第28、第29、第30、第31的人,也难怪江苏省、湖北省的高考生家长们怨气冲天。
高考录取率的问题,大家其实一点儿也没有必要担心,即便是人心惶惶的江苏省家长。因为,相比文革后首届高考5%的录取率,现在全国高考平均录取率都已经达到了75%左右,无论是江苏省还是其他任何省份,只要上了高三,想上大学并没有那么困难。江苏省教育厅也声明,虽然调出了省内3.8万个名额,但因为录取人数增加、参加高考人数减少等原因,江苏省高考录取率并不会因此降低,甚至还略有提高。
问题在北京这里。
要知道,对现在的家长们来说,上大学并不难,最难的,是让孩子有机会上个好大学!
所以,高考录取名额要是调整的话,北京应该首当其冲,因为北京是全国名校荟萃之地,高等教育资源最丰富,名校录取率也是最高。
空说无凭,数据为证,不妨拿高校资源最丰富的北京与2015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最多的省份河南(77万考生)做一个对比就明白:
截止到2015年,中国39所最具盛名的“985院校”中,北京独占8所,高考人数第一大省河南却是0所!
截止到2015年,中国116所最好的“211院校”中,北京独占24所,而高考人数第一大省河南却只有1所,在全国所有省份中占比最低!
上面这个数据说明,中国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本身在全国的分配就极不公平——如果要改进这个极不公平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分配,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录取率上尽量做到公平。
按照众所周知的中国高校牛逼排序,985院校、211院校、一本院校(后面的一般包含前面的——比方说,211院校全部都是一本院校,而基本所有),我们不妨再来看一看最近三年各省市的一本录取率,就知道到底哪个省市应该调出资源了!
如果把上面这个表格的顺序倒过来,就成了“各省市考取名校难度排行榜”——排名最靠前的,就是考好大学最容易的省份,排名最靠后的则是考好大学最难的省市。
由这份表格明显可以看出,北京、天津和上海是最应该调剂出高考录取生源给外地的,接下来应该是宁夏、青海、山东和福建。前面已经说过,在本次高考录取名额调整中,连上海都调出了5000个生源名额,调出最多的是湖北4万名、江苏3.8万名,但一本录取率最高的北京和天津却都是一毛不拔……
占了全国最大比例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北京,居然没有被包含在调出生源名额中,显然有失公允。
相比调出生源分配,调入生源的分配情况上要好得多,一本录取难度最大的10个省份,除了甘肃、辽宁之外都有调入录取生源的指标。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一些高考大省(通常也是人口大省)除山东省之外,一本的录取率都普遍偏低,下图是中国过去3年高考人数的排行情况。
10个高考大省中,只有山东和陕西一本录取率相对较高,其余省份录取率都不高,其中四川、河南、广东的一本录取率之低在全国都数得着,也是最该调入录取名额的省份。
纯粹从高考地域公平角度,我用一张表格总结了最应该调出生录取生源的省市与最应该调入录取名额的省市。
说回江苏,在“名校考取难度排行榜”上排行第11(表中倒数第11名),相比京津沪高考肯定不容易,但并非最难,如果他们有理由闹情绪,我想四川、河南、广东的考生家长们,貌似每年都应该要闹翻天了……
最有问题的是北京——最好的高校你全部占着,国家最多的钱都都投到你这里,你的一本录取率还这么高,你为什么1个出让名额都不贡献?
就这么个一毛不拔的境界,我倒想问问,北京你咋不上天咧?
我不是什么教育领域的专家,更没有花过几百万经费研究过什么高考公平的课题,我也不认为自己的建议绝对正确或者得到执行就一定公平公正。我也认可高考目前可能是中国所有的规则中最公平的一个,但,它总有改进的余地。正如有人所说,要让火星人来为地球人和月球人制定规则,才会有真正的客观和公平。
我只是想起20年前自己参加的高考,想起20天之后,有将近1000万名孩子参加高考,希望他们能在一个更加公平的平台上竞争,仅此而已。
如果你是奔着文章题目来的,那么现在内容才刚刚开始。
剥下马甲,我其实是个财经学者,而且是一个坚持说实话的财经学者,为什么用这个文章题目,是因为我真的在教育部公布的数据里面扒拉了半天,居然真的没找到北京出让录取生源名额的数字……
北京真特殊!问题是,你真不知道北京有多特殊!
你看看2014年底的全国存款余额,只有北京一个地儿超过10万亿,号称上海也不过只有7万亿,号称世界金融中心的香港也不过只有8万亿……
看看上面这个表格,一个北京市存款余额,不仅比上海高出一大截,更是等于紧排在北京上海之后的深圳+广州+成都+重庆四个城市的总和……
占有辣么多财富,北京,你咋不上天咧?!
不断有人跟我说,北京是全国的行政和文化中心,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我说你是不是脑袋傻啊,在这么典型的一个集权制国家,领导在哪儿,钱就在哪儿,钱只要在这里,只要有可能,传统上你认为最好的东西也一定都在这里。
有人说,证券交易所在上海,所以上海是资本市场的中心;我说,证券交易所还在深圳呢,新三板交易所不又回到北京来了么?更要紧的是——证监会在哪里设着?
除了证监会,央行、银监会、保监会这些金融机构的核心管理机构,都在哪里设着?全国经济和金融的管理运转中枢和核心机构都设在北京,你说哪里才是经济和金融中心?
全国经济金融核心辣么流弊,北京,你咋不上天咧?!
如此一个冬季酷冷、夏季酷热,自然资源匮乏、生存环境恶劣的城市,就因为当了这个国家的首都,一下子就变成了全国最牛逼的城市,一个学区房能标价40万元/平米,10万元/平米的房子更是遍地都是。别的城市房价都能跌,就北京房价不能跌,一跌就一定要救市,搞得这房价一路往月球上涨,搞得全国各地来的年轻人在这里都只能做“蚁族”……
房价辣么牛,北京,你咋不上天咧?!
最早办个亚运会吧,让北京先来!第一届办个奥运会吧?让北京先来!最早办个冬奥会吧?让北京先来!第一个办G20会议,让北京先来!弄个亚投行,让北京先来!
轮到沙尘暴袭来,北京你先来?这怎么能行,你河北、你东北、你内蒙,赶紧给我绿化种树去,赶紧给我治理沙漠化去——北京似乎不知道,人家兰州都忍了几十年的沙尘暴了!
轮到雾霾污染,北京你先来?这怎么能行?首都钢铁厂,你得给我迁出去,迁哪儿啊?当然迁到河北唐山去!
轮到垃圾污染,北京你先来?这怎么能行,北京怎么能建垃圾场,都建到河北去!
辣么怕雾霾,北京,你咋不上天咧?!
研究区域经济的时候我发现,长三角发展起来,人家除了上海之外,还有南京、杭州,有宁波、苏州、无锡、常州等等,基本上都是均衡发展;珠三角发展起来,除了广州之外,人家还有深圳、佛山,有东莞、肇庆、珠海、惠州等,不管怎么样,至少不是一个城市牛的撑破天;其他都是破烂……你看看北京周边,天津像个破落户,河北像个小媳妇,石家庄真的像个石家庄,唐山变成了北京的工业山,廊坊成了北京的睡城,张家口变成了北京垃圾口,保定则成了北京地下产业的定居地,承德变成了北京的小花园,秦皇岛成了北京游泳滩……看看刚才发的那个表里面,人家珠三角和长三角有几个城市,北京周边有几个?
均衡发展喊辣么响,北京,你咋不上天咧?!
北京缺水时候,河北的河流全部得往北京供,河北的水源如果不够多、不够好,那么干脆河南、湖北都得供。大家都知道水往低处流,但为了给北京供水,著名的南水北调工程,完全违反自然规律,硬是让本来向南流的河水硬生生给调整到向北流(梯级提水),为了建南水北调的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当地几十万原住民必须迁走(又不让人家迁到北京);整个丹江流域,不能发展工业、不能发展禽养业,就是为了北京人能喝上一口干净的水!
没有干净的水喝,北京,你咋不上天咧?!
北京举办个奥运会,举办个阅兵式,举办个G20,周边几百公里之内,包括河北、天津的所有工业企业乃至房地产企业提前几个月都得停工,避免雾霾污染影响了大北京在外国人心目中的形象……
辣么爱面子,北京,你咋不上天咧?!
不知为什么,北京的特殊地位总让我想起古代中国的皇帝——所有世俗中认为最美好的东西,包括美女美食、能工巧匠、花草虫鱼、奇珍异物、琴棋书画,所有的所有,最好的、最美的,一定要送给皇帝;与此相对,所有苦难的、糟糕的、不利的、丑陋的、有害的东西都一定要远离皇帝,远离皇城……
王朝的京城,向来也是这样。明清两代,为了保证皇城的粮食供应,即便运河两岸遭受严重旱灾、颗粒无收,只要漕粮尚未运输,运河就坚决不得用于灌溉;黄河下游堤坝决口造成大面积洪灾,为了确保运河有水畅通,往往也不得堵上缺口……
一直到现在,北京也是这样,凡是有面子、有利益、有权力、有好处的事儿,一定要让北京占第一个,凡是坏事儿,有损皇城里所有人的利益的事儿,一定不能让北京沾边儿,哪怕这涉及到了中国目前最基本的公平、公正问题,也还是这样……
这不,连一个高考录取名额的出让,上海、江苏、湖北都必须要出让一些名额了,可我大北京这么高的录取率,却照样能坚持着一毛不拔……
高考你丝毫都不让步,北京,你咋不上天咧?!!
我们要公平!!
我们要公平!!
我们要公平!!

来源:博士中国

请关注

 忆乡音